在笔架朝晖关河数风流的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城,有一位73岁高龄、入党28年、为大关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倍受社会各界赞誉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他叫梁栋永。这是一位退休不退志、终身热爱家乡教育事业、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地方文化繁荣的忠诚践行者。从梁栋永老师身上,我们看见千千万万人民教师在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他们呕心沥血育桃李,报得春华秋实满园归。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格魅力深深映在我们心目中,铭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不当教师了,但要支持年轻同志的工作;不在讲坛上了,还可以发挥余热、发挥作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冰雪消融。时年38岁的梁栋永,历经了在昆明师范历史系读书被错划右派下放劳动的风雨人生路,走上教育岗位,在大关县一中从教,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夙愿。从此,梁栋永老师就在三尺讲台、方寸天地,用双手书写“人生”,铁肩担道义、妙笔写春秋,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与大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在大关一中履行了教师、副校长、工会主席、校长、党支部副书记等工作职责20年的梁栋永老师光荣退休。同年,被大关县教育局请回参加“普六”的相关工作。2000年,梁栋永老师身患脑疾,成功做了脑部手术,本应在家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了。由于心系家乡教育事业,闲不下来的他仍然忘我工作,继续为大关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从而创造出一个个让大家钦佩的业绩,留下了一个个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佳话。笔耕不辍的梁栋永老师主编或参加编撰了《百年树人》、《耕耘百年》、《银杏春秋》、《大关县教育志》、《木杆教育志》等数十本数百万字的书册,全面反映了大关教育的光辉发展历程。他带领几位退休老同志清理完毕大关县一中近70年的教育档案资料,计1092盒(册)、5000余卷。这一本本散发出墨香的书册,一份份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见证着大关教育史、也见证着梁栋永老师的精彩人生和闪光足迹。
虽然年老了,但我要尽绵薄之力,弘扬大关文化,传承关河文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以笔耕为趣,以奉献为乐,热心大关文化事业,这就是大关文化人梁栋永老师真实的写意人生。2005年以来,厚积薄发、饱学多识的梁栋永老师,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地方风土文化内涵,对家乡文化事业情有独钟,醉心于繁荣大关文化。他带领20多位大关文化人创办《大关南学》季刊,主编了集中反映大关文化、赞美人民幸福生活、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见证着家乡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关河浪》、《关河情》、《关河颂》、《关河奏鸣曲》等多部诗文集。撰写了反映大关英雄儿女修通 “大关红旗渠”的《风云出水堰》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讴歌了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大关精神。
梁栋永老师还热心于大关文物保护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聘为县政府“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顾问,撰写了《苗寨歌舞之乡》、《芦笙制作传承人》等多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题片文字稿;多次走村进寨考证并补校了近10处文物碑刻。特别是《芦笙制作传承人》一文的成功撰写,为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手艺成功申报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党员只有岗位的退休,没有党性的退休;一个党员必须时时刻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决不能有政治的消退、信念的改变、决不能给党的光辉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2005年,大关一中退休教师中的党员们在梁栋永老师的倡导下,获上级组织批准,成立了大关一中老年党支部。从此,平均年龄68岁的16名退休党员教师在老年党支部书记梁栋永的带领下有了自己的家,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梁老师常说:“一个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应该是党的形象的体现。”在他的带领下,老当益壮的党员们坚持过好每季度一次的组织生活,坚持读书看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杨善洲精神,学习康富明精神,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向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康富明学习活动,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积极为县一中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还自愿为“5.12”地震灾区学生和县内困难学生捐款,奉献爱心。县一中老年党支部2007年受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08年受昭通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老骥伏枥犹奋蹄,桑榆为霞熠生辉。作为一名痴心不改的教育工作者,一路高歌猛进的文化人,一名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梁栋永老师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奖励。1979年是梁栋永老师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二年。时年39岁的他喜获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一次表彰奖励,受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此后,全省先进教师、全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今年,在庆祝建党九十一周年之际,他获得云南省委授予的“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