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院离退休教师崔一鹗喜获
曾受教于国画大师蒋兆和一幅《肝胆相照》让他声名远播
1939年,崔一鹗出生在衡南县泉溪镇的书香世家。祖父崔盛唐长于古文,工诗词,擅书画,湖南著名学者“一马一羊”(马积高、羊春秋)皆其高足,著有《荼苦荠甘室吟草》、《荼苦荠甘室词稿》等作品。祖父写书法、诵诗词,幼小的崔一鹗便在一旁侍奉,或捧宣纸,或递书稿,耳濡目染翰墨之风。于是,崔一鹗自小便在心底埋下了对艺术的痴迷之情。
1949年,祖父、父亲相继离世,生活从殷实无忧落入窘迫。因为客观经济原因,崔一鹗放弃了艺术梦想。1958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衡阳市水利施工机械厂,后又进入印刷厂。因为有美术特长,他便经常参与美术创作等文化活动,并多有作品在《衡阳日报》发表。1959年,被评为衡阳市“文化先进工作者”并授予了奖章。
本以为此生与艺术之路“绝缘”,没想到因缘际会,崔老的艺术才能被时任衡阳师专(现衡阳师院)院长陈德超所赏识,拔擢崔老任美术系教师,教授学生中国画和创作课。从此,崔老掀开人生新的一页。
1982年,崔老又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凭借突出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批进修班,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刘勃舒、卢沉、周思聪等国画大师,进行了两年系统而全面的专业训练。在中央美院,崔老如饥似渴,用心学习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包括工笔和写意),美术史论和透视、解剖、人物素描等美术技法。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期间,他创作出了《革命情谊一线连》、《毛主席来衡阳》、《肝胆相照》、《战友》、《苗家情》等享誉海内外的作品。
原湖南省美协主席、优秀人民艺术家陈白一称崔老真正掌握了国画的本质,真正画出中国的人物画,中国的花鸟画,中国的山水画。
“崔一鹗以线造型,发挥了线的功能,发展了线的技巧。他的人物画,线描,不仅表现了形,还表现了神,表现了情,形、神、再加一个情,兼备,很难得,不愧是湖南文化画坛的翘楚,全国的佼佼者。”
中国水彩画领军人物黄铁山认为崔一鹗的艺术历程,如奋斗精神,对中国画优秀传统的认真继承,自身的全面修养以及创新精神都很有典型意义。“作为一个已经进入70岁高龄的画家,崔一鹗非常有探索性创新,他把光和影融入到中国画,他把平面构成引入到中国画,使他的中国画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成为了真正的现代形态的中国画,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辛少华说,“观其画,莫不‘灵气’充溢,神采飞扬,浩然之气既蓄,大美之境必臻。崔先生的山水、花鸟精美明静,而其人物画更是灵光四射,动人心魄,不愧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之卓然大家。”
著名作家、学者甘建华认为,纵观崔一鹗的作品,大气磅礴又诗意盎然,既有气韵流贯、潇洒灵动的艺术效果,更有摄魂夺魄的心灵震撼,达到了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的境界,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风范,卓然成为当代国画大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盛赞“崔一鹗为湖南省美术界做了大量工作,为湖南美术界的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湖南书画界,许多人都记得一幅非常有名的画,画的是彭德怀与当年曾经为红军抢渡大渡河的老艄工亲切述谈的场景,铮铮铁骨的彭德怀紧紧握着老艄公的手,双眼带泪,眉眼拧紧,其“侠骨柔情,寸寸柔肠”的形象,亲切动人——1984年,这幅《肝胆相照》传神地表达出人民领袖彭德怀与人民代表老艄公的深情,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其作者就是此次“精英人物”之一的书画名家崔一鹗。
画品如人品,见画如见人。崔老的画正如其儒雅、洒脱、高风亮节的为人:斯文中蕴含睿智,儒雅中透着干练,实为大家风范。
73岁高龄的崔老,始终保持着对书画艺术的质朴情怀,依旧保持着充沛的创作活力和激情。
对书画艺术的质朴情怀来源于崔老对艺术的珍惜,他珍惜来之不易和“失而复得”的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崔一鹗艺术创作如日中天时,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全身冰凉,手脚麻痹、痉挛,手指连握笔的能力都几近丧失。
病痛使崔一鹗陷入了极大的痛苦,痛苦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来之不易的艺术生涯。病初的前几年内,崔一鹗不顾疾病的困扰和家人的劝诫,坚持站在三尺讲台,穿梭于画板之间。“生怕自己哪天真的不能动了,再也拿不起心爱的画笔”,因此,他带病上课和创作。就在重病中,崔一鹗于1994年创作《山高水长》,并荣获全国第二届教师作品展一等奖。
1995年,崔老鸿鹄南迁。深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先进的医疗技术,加上家人的悉心照顾,困扰崔老数年的疾病渐渐得到缓解,他内心充满欢心,终于又可以重新提笔作画了!同时,借助深圳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广泛接触各种绘画流派,结识众多书画名家,崔老迎来了又一创作高峰。
在深圳期间,崔老执教深圳大学,担任中国画、书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他活跃于深圳艺术界,担任深圳福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职,在福田区有一间专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崔老通过作品介绍衡阳,架起衡阳、深圳两地书画艺术界交流的桥梁。
身在异乡享受着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但家乡却是心底最温柔的牵挂。在崔老心底,泉溪镇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各式各样的临街小店是梦里常见的场景。
2010年11月,崔老先后在长沙、衡阳举办“我索何求”崔一鹗画展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一鹗》、《崔一鹗线描集》画册首发及发行仪式,受到家乡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相助。
在“文化春天”的号角声中,崔老敏锐地感觉到衡阳文化建设的大繁荣。从去年回衡小住到久留至今,崔老打破往年停留10来天的惯例,“感觉家乡特别的温暖”。他决定借助自己在衡阳、深圳两地的优势,架构起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他挥动手中画笔,创作“衡阳八景”之一的“试看东洲桃浪暖”作品,“要创作更多展现衡阳人文历史和社会风情的画,要更好地推介衡阳;同时,加强衡阳与其他地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