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退休教师 陈有道
退休以后,老年人常爱凑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中大家最关心、最喜欢谈的是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变化。党的十八大前夕,我们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可也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对于媒体的宣传似乎将信将疑,难以接受。不过,我从三次回家乡给老母亲祝寿的所见所闻中,真切地感受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发展变化。
我的老家在祁阳乡下,离县城大概有七十多里路。那是个“死冲洼皂”的穷地方,山丘多水田少。农民辛辛苦苦一年,除了稻谷加稻草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我从上大学以后就离开了家乡,平时不常回去,只在母亲过大生时回去给老人家祝寿,在老家住几天。
我的母亲今年九十多岁了,和我弟弟一家住在乡下。记得老人家逢七十那年,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我同爱人带着孩子回去了。那时还没有衡阳直达家乡的班车。天下着毛毛细雨,刮着呼呼寒风。清晨,我们先搭上湘运开往祁东的班车去祁东,在车站等3个多钟头,才挤上去祁阳的汽车。这条县级公路又窄又弯,路面坑坑洼洼,好像从来没有养护过,汽车行驶在路上,一会儿昂首,一会儿低头;一会儿左摇,一会儿右摆,像喝了过量白酒的醉汉,像遭遇风浪的小船。我本来就有晕车晕船的毛病,哪经得住这般颠簸,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哇”的一声就吐了。坐在旁边的爱人和孩子不一会也跟着吐了。拥挤在车里的乘客仿佛受了我们一家子的传染,好多人都呕吐起来,黄胆水都吐尽了。车上一塌糊涂。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熬到了岔路口,在一间木皮小屋前下了车。我的老家在岔路的那一头三公里处,没有车去,只能步行。孩子又冷又饿,蹲在木皮屋檐下哭着,再也不肯走了。好心的老乡见状,从屋里出来,递给他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他边吃边看着我说:“以后我再也不回来了,这鬼地方!”
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能说什么呢?解放都三十年了,想不到我的家乡依然是这样落后,这样闭塞,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这不仅令孩子失望,也让我痛心啊!
日历翻过去十年,转眼就是母亲八十大寿了。孩子也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一是抽不出时间,二是也不想回去,他便买了些礼物托我带给奶奶。这次正好学校的生活车要去祁阳办事,我们夫妻俩便搭刘师傅的便车回去。车快过祁东县城时,我俩就把在家准备好的晕车灵吞下了,提醒刘师傅说,去祁阳的路又窄又弯,路况极差,要小心。
想起上次回家一路呕吐的情景,我至今还有点后怕,便有意识地让身子仰靠在副驾驶座椅上,紧紧地闭上了眼睛。
汽车不时地鸣着喇叭,在公路上向前奔驰,没有上下颠簸,也没有左右摇摆,平稳得很,我感到奇怪,睁开眼晴一看,原来汽车正行驶在平平整整的水泥路上。咦!这条路怎么变成水泥路了?早知这样,我何必吃晕车灵呀。刘师傅一脸的轻松,打开音响,放起了音乐。顿时,一路上响彻了《春天的故事》那动听的优美旋律……
这次回家没有候车、转车的烦恼,也没有晕车的痛苦,一切都很顺利。我们的车不知不觉就到了青石山脚下。我告诉刘师傅,拐过这座山,在前面的木皮小屋边上岔路。刘师傅按了一声喇叭,加大油门,汽车一溜烟绕过了青石山。这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前面没有了那间木皮小层,那新建了许多小洋楼。那清一色的三层小楼一栋挨着一栋,整齐地排列在公路的两边,连成了一条长长的街道。岔路口在哪里呢?我坐在车上鼓着眼晴仔细寻找,直到汽车驶出了街口也没有找到。我们不得不停下车来向老乡打听。老乡说,你们已经过了岔路口了。我说,怎么就过了呢?它边上不是有间木皮小屋吗?老乡说:嗨!早就拆了。现在那里盖了一幢三层转角楼,你们没看见?如今农民搭帮改革开放,党的政策好,腰包里有钱了,谁还稀罕那些老房子啊!
老乡的话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过去。在我的记忆中,因为穷,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解放三十年都没有建过一栋新房子,不少人家四世同堂一直蜗居在祖上留下的老宅里。而如今,新建的洋楼一栋栋、一排排,多气派,比城里的毫不逊色!由于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家乡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村组组,电动车、摩托车已不再是奢侈品,农用汽车也多了起来。家乡真是变了!变得富裕了,变得红火了!回到家里,与弟弟谈及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他口中谈得最多的就是两句话:“今非昔比,变化真大。”
两年后,我退休了。回乡的次数也多了。我每次回到老家,都发现家乡有新的变化,譬如山坡开成了层层梯田,新栽了油茶、板栗和柚子树;乡里办起了石材厂、鞭炮厂;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村村通了有线电视;经过家乡的高速公路通车了……
母亲逢九十的时候,儿子开他的新车送我们回去,走高速公路,五十分钟就到了。他乐滋滋地说:“嗨!这路带劲,车也带劲,开起来就是带劲!”
弟弟从堂屋里迎出来,笑着说:“等我们乡村旅游搞起来后,这条岔路再拓宽拉直,铺上柏油,你开车回来还要带劲。”
“你们想搞乡村旅游?”我有点不敢相信。
“是的。村里已经决定了,大家集资把我们老屋院修缮修缮,开发成旅游景点。”
“嘿!这主意不错啊!”我立刻兴奋起来,“我们老屋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马头墙,小青瓦,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都是少见的,有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你还别说,这确实是个好景点,再加上秀美的自然环境,恬静的田园生活,一定会吸引不少游客。这必将给乡亲们发家致富带来很多商机。”
“叔叔,你就开个农家小餐馆,我来给你收钱。”儿子打趣说。
“好嘞!进屋吧!”
我们走进堂屋,见桌上摆着一副墨迹未干的对联。弟弟说:“明天是母亲的九十大寿,我就想到了这样两句,你给个横批吧。”
“百世风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怎么样?”
“好哇!”
回想起三次给母亲祝寿在老家的所见所闻,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家乡,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从物质到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乡的巨变并非个案,它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变迁的缩影。回望过去的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我国农村之所以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关键在于中央的政策得当、有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形成了日益完整的强农惠民富农政策框架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我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我的乡亲会活得越来越开心……。